相比前几年,除了通过钻研学业获得一纸文凭外,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希望通过求学异国,积极适应当地环境,从而成功融入异国生活,最大化地实现留学价值。如何在充分了解他国文化的同时不失掉自己的文化特色?怎样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个人社交圈?
语言:课堂是学习地道表达的最佳阵地
有的同学出国前认真学习语言,达到了不错的成绩,可是没想到到了国外连菜单都看不懂。很多同学按着直译过来的意思点菜,上菜后发现与想象的完全不一样。很多同学因为不了解当地文化背景闹了不少笑话。
对于留学生来说,语言是与外国人进行对话的工具,只要意思表达到位,别人都能听懂,但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文化背景需要花时间琢磨。
其实课堂是最佳的学习阵地,教授的发言,每一个词的用法和表达都是活生生的教科书。如果能把课上老师们说的话听懂了,掌握了,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学会很多地道的表达方法。
内容:融合≠迎合
了解异国文化也不丢个人特色。当别人在聊某个话题时,如何能够有所参与?当对方抛出一句“how about you?”,怎样才不至于尴尬冷场。其实留学社交的最大难题来自于留学生本人,如何能够“有话说”很关键。从文化到历史,从电影到动漫,你可能需要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,同时,也有自己感兴趣并深耕的领域。你需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,这一点在任何社交场合都适用。社交圈既是封闭又是重合的。你的知识面越广泛,越容易交到朋友。如此一来,社交关系就会朝良性方向发展。
对于留学生来说,融合不等于一味迎合,不能丢掉自己的文化底色。融入是双向的,需要两方共同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。
外国人很乐意去了解中国,主动向他们介绍中国优秀文化和创新科技,和他们的交流也会变得越来越顺畅。
心态:克服胆怯 ,别急于找归属感。
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,出于安全感与交际成本等因素的考虑,会在第一时间寻找“同类”。这样的社交有大量共同话题可聊,使留学生迅速找到归属感,“中式圈子”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。于是,当面临选课和社团活动时,留学生就开始扎堆。“这个课要不要一起选?这个活动要不要一块儿参加?”几轮“调研”下来,既耽误了时间,还不一定能选到最心仪的课程和活动。
虽然每个人都会对陌生的环境不适应,但总要硬着头皮去改变。刚开始可能会胆怯,甚至到了活动地点也犹豫再三不敢进去。但只要克服了心理的第一道关卡,你会发现情况没有你想象得糟糕。
建议:有意识地培养公共演讲力
以美国为例,大多数人都有广泛的爱好和才能,他们不愿意被一个小圈子所束缚。如果留学生愿意主动接触当地电影、运动等,会无形中为交友增加资本。
同时,大多数中国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,但到了国外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公开场合演讲的能力。这种能力不仅仅是美国大学所需要的,也是留学生在与人交往时最基本的能力。美国人相对"aggressive",会主动地、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。建议留学生观看公众人物的演讲视频,模仿其动作、形态、声调、用词,并进行模拟练习。
最后,建议留学生提前了解国外礼仪、交友禁忌等。实际上,了解国外文化也是留学生涯的一部分,留学生应抱着融入的心态去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。
不知不觉就快到元旦,匆匆而过又一年,蓝绿树国际教育提前祝各位老师同学们新年快乐,祝大家新的一年工作顺心,学习更上一层楼 。新的一年,心的希望,新的开始,心的收获,新的起点,心的快乐。
小伙伴们提前祝你们2018年新年快乐!
|